中国患者看病开始认“和尚”了!将诞生一批富豪医生

2017-05-10 周伯通 “看医界”微信号

长期以来,中国患者看病主要认“庙”,而不是认“和尚”,以至于过年来,对于大多数中国医生来说,个人品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长期以来,中国患者看病主要认“庙”,而不是认“和尚”,以至于过年来,对于大多数中国医生来说,个人品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曾这样调侃,一位不是医生的人坐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诊室里,同样会出现患者如云的情形。

而一位在医疗界知名的大专家,离开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到民营医院后,却没了患者;一位国内知名的肿瘤界大牛,从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去了同城的一家普通三甲医院,患者流量马上就较为稀少了。

但据小编了解,随着中国医生品牌意识的觉醒,以及解放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大潮的兴起,特别是医生集团的涌现,中国医生的品牌时代正在到来,可喜的是,中国患者终于开始认“和尚”了!

以张强医生为例,从三甲医院科主任的位置上辞职后,进入自由执业状态,并创办了张强医生集团,随着其品牌的建设推进,患者流量也较为可观,随着亿元融资的到位,杭州、上海、北京的日间手术中心都在筹划和建设中。

知名神外专家宋冬雷也曾经历过离开体制后短时间内患者流量不足的困境,但在成立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后,品牌建设快速推进,患者看病不再是因为冲着“华山”的牌子,而是直接找冬雷脑科,找宋冬雷医生。

中山六院的两位科主任林锋、谢汝石教授成立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后,更是获得10亿元融资,计划在深圳打造大型医院。

资本为什么看中这些医生集团呢?博德嘉联医生集团CEO谢汝石直言:  医生集团的出现,给医疗服务模式带来根本的转变,从原来病人认庙到需要医生们建立品牌,从而让患者开始认“和尚”了。

也就是说,医生多点、自由执业的推进,逼着医生们创建品牌,而医生们一旦有了品牌,患者们自然更愿意直接找医生,而不是到公立医院挂号,随机匹配医生。

在医生品牌逐渐崛起的时代,患者开始认医生的时代也就来了,而对于资本来说,投资一家医院硬件容易,想找来名医太难,找来自带流量的医生就更难了。那不如直接投有品牌、有流量的医生集团算了。

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未来五年,将会有10万医生加入医生集团大军,自行多点执业的医生也将数以十万计,随着这些医生品牌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患者直接奔着医生看病将成为一大趋势。

而在这一趋势下, 自带流量的“和尚们”不仅将受到患者的追捧,还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中国医疗界必然将出现一批收入阳光的富豪医生。

作者:周伯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2017-05-12 阿吴

    这样啊!

    0

相关资讯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满月 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减少15%

4月8日,北京市全面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数据显示,4月8日~5月5日,北京所有监测医疗机构普通号就诊人次为855.5万,较改革前1个月减少11.9%;副主任及以上号别就诊人次为208.2万,减少15.9%。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看专家难的问题有缓解倾向。

北京朝阳区“用药短缺登记制”社区医院按需供药

机构内部建立了用药短缺登记制度,在微信平台上也有登记窗口,对于患者反映的品种可以进行缺货登记,根据登记情况及时调整药品采购品种,方便广大群众的需求。

搭建四梁八柱推进深化医改 提升13亿人民健康获得感

《工作任务》提出,2017年要基本建立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深化医改“落实年”搭建“四梁八柱”。

辽宁:严禁给医生定指标 绩效不与药品检查挂钩

公立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根据考核结果自主分配绩效工资。薪酬总量核定和个人绩效工资分配不与医疗机构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

社会办医者心声:与公立医疗同等待遇

根据卫计委2015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公立医院13069家,民营医院达14518家,一年新增近2000家民营医院,并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公立医院。

江宇:鼓励医疗投资可能存在的风险

医疗领域有自身规律,如果在操作中违背这些规律,特别是如果把逐利性的资本引入医疗领域,就必然加剧“看病难、看病贵”,也起不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