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四梁八柱推进深化医改 提升13亿人民健康获得感

2017-05-08 佚名 人民网

《工作任务》提出,2017年要基本建立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深化医改“落实年”搭建“四梁八柱”。

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至85%以上地市、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高30元……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17年要基本建立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深化医改“落实年”搭建“四梁八柱”。

2017年,深化医改有哪些“小目标”、怎样推进“施工图”?破改革痼疾如何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专家认为,《工作任务》体现了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的总思路和要求,体现了将改革上升为制度建设的发展趋势。

看点一:破基层看病难之“痛”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扩大至85%以上的地市

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我国医疗资源的“中梗阻”让基层人民群众就医难现象长期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提升“含金量”?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表示,作为“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首要任务之一,分级诊疗是优化就医秩序的关键一环,对构建医改新格局具有战略性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4个直辖市和266个城市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任务》强调,今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分级诊疗试点扩大到85%以上的地市。

“通”则不“痛”,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需要医疗联合体的制度创新,在机制层面做好分级诊疗“助力器”。《工作任务》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王贺胜表示,建设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上下贯通,是逐步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目标的重要抓手。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琨认为,今后应加速破除制度壁垒,鼓励社会办医加入医联体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医疗资源合力。

让大医院“愿意放”、让患者“下得来”,怎样确保基层服务“接得住”?在为基层诊疗服务能力“造血”方面,《工作任务》强调培养全科医生2.5万名以上,新增7万名左右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健康产业发展相关人才培养,同时优化基层医疗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增强岗位吸引力。

看点二: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下年内力破“以药补医”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一轮深化医改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有专家表示,我国亟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运行新机制的转换“枢纽”。负担重、责任大、关注多,公立医院如何理顺医疗费用结构、为百姓就医省下“真金白银”,同时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为降药价“虚火”,《工作任务》明确,9月底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调结构、腾空间,《工作任务》明确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对医疗卫生机构单独制定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逐步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工作任务》对公立医院精细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将助推内涵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说。

专家表示,要把公益性写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旗帜上,避免“以经济效益论英雄”。同时,真正实现《工作任务》中提出的“协调推进管理体制、医疗价格、人事薪酬、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加快公立医院职能转变,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看点三:医保管理“六统一”做好“杠杆”“引擎”

长期以来,在旧有制度下,一些地方的药品采购归口卫计部门,医保部门负责“买单”却无法“点菜”。如何落实医保基金外部制约作用?

《工作任务》强调,要试点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承担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等职能。“这将有利于实现基本医保基金的统筹管理,有利于发挥医保对采购药品的集中支付功能,有利于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制约、规范服务行为。”福建省医保办主任詹积富说。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相关专家同时表示,医保支付不仅要着眼于医保基金平衡和参保人待遇,今后还要注重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以及医药市场的平稳运行。

看点四:2017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面推行“两票制”

针对药品价格虚高、流通乱象频现等问题,《工作任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在药品改革领域“全链条、全流程”发力,改革完善流通体制。2017年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和前四批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两票制”。同时,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让药价“在阳光下形成”。

为让老百姓用上价廉质高的放心药品,《工作任务》强调进一步扩大短缺药品定点生产范围,建立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中国药科大学教授丁锦希表示,《工作任务》体现出精准施策的改革方向,为迫切的健康民生需求“真正兜好底”。

丁锦希指出,按照《工作任务》相关安排,下一步我国还应加强发挥药师作为用药安全“把门人”的作用,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7-05-10 tidiq
  2. 2017-05-09 七堇

    家庭医生模式可以好好研究,,试着推广。

    0

相关资讯

山西省:“两票制”纳入医改绩效考核

近期,山西省卫生计生委印发《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实施方案》明确,各市、各部门要把推行“两票制”工作纳入医改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辽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医改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持续精准发力,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近日,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召开2017年全省卫生计生系统部署工作落实年重点任务电视电话会议,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三明医改新动向:尤溪县总医院成立 实行医保总额包干

2017年4月21日,尤溪县总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尤溪县医保管理中心对总医院实行“总额包干、超支自付、节余留用”

北京医改满月:药费省4.2亿 看专家难现缓解

记者7日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四周以来,3600余所医疗机构服务秩序井然,药品阳光采购累计节约费用约4.2亿元,节省幅度达8.2%。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满月 三级医院门急诊量减少15%

4月8日,北京市全面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数据显示,4月8日~5月5日,北京所有监测医疗机构普通号就诊人次为855.5万,较改革前1个月减少11.9%;副主任及以上号别就诊人次为208.2万,减少15.9%。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看专家难的问题有缓解倾向。

北京朝阳区“用药短缺登记制”社区医院按需供药

机构内部建立了用药短缺登记制度,在微信平台上也有登记窗口,对于患者反映的品种可以进行缺货登记,根据登记情况及时调整药品采购品种,方便广大群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