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干细胞构建的马凡综合征血管模型可鉴定出平滑肌细胞死亡的关键调控因子

2017-03-08 MedSci MedSci原创

我们构建了源自人诱导多能干细胞(MFS-hiPSC)的血管模型,新模型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分析马凡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并确定新的治疗靶标(比如p38和KLF4),为新药测试提供一个创新性的人体平台。

马凡综合征(MFS)是由FBN1突变引起的可遗传结缔组织病,FBN1即编码细胞外基质蛋白原纤蛋白-1。

近来来自剑桥大学的学者发表研究型文章于Nature Genetics,该杂志目前影响因子为31.616。 研究结果为马凡综合征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为了研究马凡综合征中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我们构建了源自人诱导多能干细胞(MFS-hiPSC)的血管模型。我们的MFS-hiPSC来源的平滑肌细胞体现出马凡主动脉的病理特征,包括原纤蛋白-1聚集、细胞外基质降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收缩和凋亡等多种缺陷。这些异常可被基于CRISPR技术编辑的FBN1突变而校正。抑制TGF-β信号可逆转异常原纤蛋白-1的积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然而,只有非经典p38信号通路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这一病理机制也由Krüppel样因子4(KLF4)调控。这一新模型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分析马凡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并确定新的治疗靶标(比如p38和KLF4),为新药测试提供一个创新性的人体平台。

原始出处:Granata A, Serrano F,et al.An iPSC-derived vascular model of Marfan syndrome identifies key mediators of smooth muscle cell death.Nat Genet. 2017 Jan;49(1):97-109. doi: 10.1038/ng.3723. Epub 2016 Nov 28.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m J Cardiol:马凡综合征患者可从氯沙坦治疗中获益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年轻的马凡综合征(MFS)患者,应用单一的氯沙坦治疗可使其受累主动脉近端明显改善,启动治疗越早和持续治疗越长,效果越好。7月22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 J Cardiol)。  该前瞻性治疗研究纳入了20例年龄在1.7—21.6岁的儿科和青少年MFS患者,应用氯沙坦治疗,评估其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指数。平均随访33± 11个月。

NEJM:氯沙坦与阿替洛尔治疗马凡综合征的效果一致

主动脉根部夹层是马凡综合征的首要致死原因。目前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的标准治疗,但研究表明,氯沙坦减缓主动脉夹层扩张的效果优于β受体阻滞剂。为了比较氯沙坦和阿替洛尔治疗主动脉根部扩张的效果,美国Ronald V. Lacro等人用随机对照试验将患马凡综合征的儿童和青年分成氯沙坦治疗组和阿替洛尔治疗组,该项研究发表于今年11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纳入了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共21个临床中

Circ Cardiovasc Genet: FBN1基因突变:氯沙坦在马凡综合征中的疗效风向标

马凡综合征是由FBN1突变(编码原纤维蛋白1)引起的进行性疾病。目前氯沙坦被用于降低马凡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根扩张速率。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确定氯沙坦对患者增强效应。 背景:氯沙坦能够降低马凡综合征患者主动脉扩张。但是,其对治疗的回应却充满变数。本研究旨在探讨氯沙坦在遗传分类分组的有效性。 方法和结果:在研究中,马凡综合征患者每日随机服用100mg氯沙坦或者不服用氯沙坦。3年后,通过核磁共振成像

JACC:马凡氏综合征B型主动脉夹层——造模与风险预测

随着对升主动脉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预防性主动脉根部手术和升主动脉置换术),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寿命也逐渐增加。然而,随着马凡综合征患者寿命的延长,升主动脉远端并发症(腹主动脉)的发生率也开始增长。目前外科指南中建议对腹主动脉直径超过50mm的患者行预防性手术。但是,没有明显主动脉扩张的马凡综合征患者,B型主动脉夹层却频繁发生。于此,阿姆斯特丹学术医学中心den Hartog AW等人,研究了马凡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