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脓毒症预防和阻断专家共识告诉你:这些血清标志物很重要!

2020-08-05 检验医学网 检验医学网

目前国际指南对于脓毒症的最新定义为,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

目前国际指南对于脓毒症的最新定义为,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及器官功能损害。

脓毒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脓毒症的研究探索越来越深入,尽管多年来国际上对脓毒症采用积极的“拯救”措施,但是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我国2020年的一项针对全国44所医院ICU的研究报告显示,ICU脓毒症的发病率为20.6%,死亡率为35.5%,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达50%以上。

由急诊医学领域的4个学(协)会和5个相关杂志社共同探讨,及来自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药学及检验医学等专业学科的40余名专家多次讨论形成了《中国脓毒症早期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共识对急性感染患者的确定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的筛查、脓毒症的诊断与临床疑似、脓毒症的预防与阻断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本文重点讲述血清标志物在急诊感染的识别、脓毒症的预防与阻断中的应用。

一、急性感染患者的识别

1、根据全身表现确定感染

包括体温的变化和白细胞变化,任何体温升高或异常降低的患者都应当考虑有急性感染的可能。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是急性感染的第2个特征性变化,也有助于区别不同的感染。

2、感染生化标志物

目前常用的感染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以及肝素结合蛋白(HBP)。

3、根据局部症状和体征确定感染

急性感染及疑似感染的确定,如下表现可以考虑急性感染的存在:

①有急性(72h之内)发热或低体温;

②白细胞总数增高或降低;

③CRP、IL-6升高;

④PCT、SAA 及HBP升高;

⑤有明确或可疑的感染部位。

确定感染:以上①~③项中有2项加④有明确结果,可以协助确定病原体类型,或加⑤ 有明确表现可以帮助确定感染部位。

疑似感染:以上①~③项中有1项加④无确定性结果,或加⑤有可疑感染部位。

二、脓毒症高危人群筛选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脓毒症的发生与人体特定基因有关。此外年龄、基础疾病、营养不良及免疫低下也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脓毒症中感染占比最大的仍是细菌,其次是病毒。肺部、腹部和泌尿道感染是引起脓毒症的常见部位。

三、脓毒症的诊断与临床疑似

1、脓毒症的诊断

第三版脓毒症定义提出当患者达到“感染+SOFA 评分≥2分”可以诊断脓毒症。(SOFA评分计算方法见下图)

2、急诊疑似脓毒症

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是脓毒症3.0第三版脓毒症定义推荐的用于可疑脓毒症筛查的工具。有研究报道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和SIRS评分等早期识别评分系统在预测非ICU患者的死亡和ICU转入方面优于qSOFA。

患者临床表现:

①感染或疑似感染患者;

②qSOFA≥2;

③SOFA=1;

④NEWS评分4~6分。

急诊脓毒症临床疑似诊断标准:①项加②~④项中任意一项。

四、脓毒症的预防与阻断

对于脓毒症的预防与阻断包括及时确定高危人群、控制感染、发现及阻断细胞因子风暴、血管内皮保护及凝血调节、循环容量支持、器官功能保护等方面。

共识中提到及时发现细胞因子风暴并适时、适量地调控炎症反应对预防脓毒症发生有重要意义,而且是预防脓毒症的核心。

(1)细胞因子筛查与SIRS确定

对脓毒症高危患者以及可疑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的患者,应当进行细胞因子筛查,以确定SIRS的状态。众多研究认为主要参与SIRS和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的因子包括:TNF-α、IL-1、IL-6、IL-12、MIF、sCD74、HMGB-1,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4、IL-10、IL-35、IL-37、TGF-β、IL-13 等。有证据显示,当促炎因子明显升高或出现炎症反应失衡时,即应当开始炎症调控。

因此,对于脓毒症高危感染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细胞因子监测(2~4h重复),及时发现可疑脓毒症患者。目前医院普遍检测的细胞因子是IL-6。作为IL的一种细胞因子,IL-6主要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增殖、分化并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2)炎症调控

当检测发现细胞因子明显升高,或炎症失衡的感染患者时,应当尽早进行炎症调控,使体内炎症反应恢复稳定平衡状态。包括糖皮质激素、非激素类抗炎药物、中药制剂、炎性介质特异性抗体的应用等。

(3)血管内皮保护与凝血调节

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导致组织细胞的灌注下降,被认为是器官功能障碍的直接原因。这种内皮细胞损伤及微血栓形成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引起DIC的机制包括促凝物质上调、抗凝物质下调以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损等。所以及时监控凝血相关指标对于预防脓毒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特别是PLT 计数。此外,血浆D-二聚体(D-dimer)也是临床常用的凝血功能参考指标,反映凝血功能激活状态。

五、总结

脓毒症起始于感染,经过细胞因子风暴、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微血栓形成和组织灌注下降,最终导致器官功能损害。我们可以通过早期干预疾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进程,实现脓毒症的阻断,进而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围脓毒症期患者的合理诊治,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国赛Aristo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可以检测CRP、SAA、D-dimer等指标,有助于对感染早期的识别及反映凝血功能状态。kemilo化学发光分析仪可以同时检测PCT与IL-6两个指标,有助于对脓毒症的辅助诊断及细胞因子状态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细胞因子风暴并适时、适量地调控炎症反应,预防脓毒症发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hest:脓毒症初始治疗期间的输液量应该多还是少?

在这项系统综述中,研究人员发现证据数量少和质量非常低,不足以支持对败血症成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量的决定。

Intens Care Med:脓毒症幸存者再住院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败血症幸存者再住院事件很常见,五分之一的再住院事件发生败血症入院后的30天内。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特征和脓毒症特异性特征是再住院的危险因素。

Anesthesiology:静脉注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可改善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

高密度脂蛋白具有多效性,包括抗炎、抗凋亡和脂多糖中和特性。本研究旨在评价静脉注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CSL-111)对不同脓毒症模型的影响。

Lancet respir med:兰迪洛尔用于治疗脓毒症相关心动过速

兰迪洛尔可治疗脓毒症相关的心动过速,且耐受性良好

J Thromb Haemost: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对脓毒症相关凝血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脓毒症患者中,SAC与更高的28天死亡率相关。rhsTM的使用降低了SAC患者的28天死亡率,但不能降低没有SAC患者的死亡率。

Crit Care Med: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脓毒症的危重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随着结局的改善,临床医生应考虑更新此类人群的入院政策和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