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出生方式、饮食以及特应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变化

2020-02-04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发现,婴儿及儿童期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变化与过敏和哮喘风险相关

婴儿期肠微生物建立影响免疫系统发育,生命早期微生物群变化可能有助于降低免疫疾病风险。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婴儿和儿童微生物区系成熟和随后过敏的关系。

研究招募440名儿童,在产后5、13、21、31周以及6-11岁间收集1453份粪便样本。参与研究的儿童中,女孩占49.3%,剖腹产率为24.8%,除6名儿童外均接受不同程度的母乳喂养,出生胎龄为40周。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对3岁以下的特应性皮炎,学龄时过敏和哮喘的数据。

研究采用Shannon指数评估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在出生后5至13周无显著差异,但在21-31周后出现改变。大多数拟杆菌门和菲氏蛋白菌门细菌在出生后5周已存在,而厚壁菌门是在婴儿期后期获得。在学龄期,许多新到的放线菌、厚壁菌和拟杆菌门细菌出现。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最快的阶段是产后31周。经阴道产,与剖宫产相比,与5-31周的细菌种类的富集密切相关,特别是多形杆状菌属。从13周开始,饮食成为决定微生物组成的最重要因素--中断母乳喂养,而不是引入固体食物。在中断母乳后,双歧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含量降低,而螺旋藻科含量增加。调整后,研究发现粪便微生物组成与特应性皮炎、过敏和哮喘相关,螺旋藻科、粪杆菌以及小杆菌属都与降低特应症风险有关。

研究发现,婴儿及儿童期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变化与过敏和哮喘风险相关。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Gut:亚太胃肠病学会和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粪便微生物移植共识

专家组认为,在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前景进行评估之前,FMT需要优化。这一结论为未来FMT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Science:建立人类微生物组化学库的宏基因组学策略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已经在确定微生物组对人类生理和疾病的影响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但是控制这些作用的潜在分子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待探索。

“微生物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怎么办?

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库欣综合征等,这类疾病的诊断常需要一些实验室检查的帮助。以下几种试验对内分泌科医生甚至其他专业的医生都较为实用,在此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些试验的具体用途及方法。

PLoS Biol:贫穷还会影响肠道微生物?

贫穷会限制人们获得健康食品,健康环境和“无压力”生活的可能,从而增加了他们患多种疾病的风险。此外,俄勒冈大学的Suzanne Ishaq及其同事在11月26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的一篇新文章中指出,贫困还会通过降低有益微生物的稳态平衡而损害健康。

Nat Biotechnol:噬菌体:根际菌群的 “作战方案”

当地时间 12 月 2 日,英国《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噬菌体不仅可以 “专性猎杀” 和“精准靶向”土传青枯病的病原菌,降低其生存竞争能力,还能重新调整根际土壤菌群结构,恢复群落多样性,增加群落中拮抗有益菌的丰度。

Commun Biol :揭示微生物的一种自我解毒机制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鞠建华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体内外生化实验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通讯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