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Oncol:呋喹替尼+PD-1抑制剂 vs 瑞戈非尼+ PD-1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微卫星稳定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

2021-10-06 yd2015 MedSci原创

该研究表明,呋喹替尼+PD-1抑制剂(FP)可改善难治性微卫星稳定(MSS)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PFS。

结直肠癌全球发病率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二。对于接受标准一线和二线治疗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包括瑞戈非尼、呋喹替尼和TAS-102,但疗效一般。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提高转移性CRC (mCRC)疗效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对于微卫星稳定(MSS)或无错配修复蛋白缺失(pMMR)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单药治疗无效。在一项II期临床研究,瑞戈非尼联合nivolumab治疗难治性mCRC(MSS或pMMR)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9个月。因此,抗血管治疗联合PD-1抑制剂有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近期,来自南昌大学的团队开展了相关研究,评估呋喹替尼+PD-1抑制剂(FP) vs 瑞戈非尼+ PD-1抑制剂(RP)治疗难治性微卫星稳定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相关结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上。

该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MSS或pMMR mCRC患者的数据。分析比较了FP和RP的疗效和安全性。

共5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FP方案治疗28例,RP方案治疗23例。接受FP或RP作为mCRC治疗的三线治疗的有56.9%,3线以上的有43.1%。39例(76.5%)为左半肿瘤,12例(23.5%)为右半肿瘤,38例(74.5%)有肝转移。原发肿瘤基因突变中,14例为RAS突变,1例为BRAF突变,18例为RAS/BRAF野生型。联合治疗中,呋喹替尼初始剂量分别为3mg(20例)、4mg(5例)、5mg(3例);至于瑞戈非尼, 17例患者开始服用80mg, 5例患者开始服用120mg, 1例患者开始服用160mg。使用的PD-1抑制剂类型有信迪利单抗(sintilimab), 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 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和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FP组中使用PD-1抑制剂有sintilimab(53.6%)和camrelizumab (46.4%), RP组中camrelizumab(52.2%)是最常见的PD-1抑制剂。

全人群的ORR为7.8% (4/51),FP组的ORR为7.1% (2/28),而RP组ORR为8.7%(2/23)。FP组的DCR(89.3%)高于RP组(56.5%),全人群的DCR为74.5%。FP组获得疾病稳定(SD)的比例显著高于RP组(82.1% vs. 47.8%, P = 0.01)。

             疗效评估

FP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4个月(HR = 0.445;95% CI: 5.527-7.273), RP组3.9个月(HR = 0.594;95% CI: 2.736-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09)。

              PFS

无肝转移患者中,FP组和RP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显著差异(P<0.0001),但在肝转移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KRAS野生型患者,FP组和RP组之间的中位PFS有显著差异(P=0.0288)。对于KRAS突变患者,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 = 0.1836)。基于肿瘤的原发部位,左半结直肠癌患者FP组和RP组的中位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而右半结肠癌患者两组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38)。此外,FP组与RP组伴或不伴腹膜转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无显著差异(P >0.05)。

             亚组分析PFS

对28例FP组患者和23例RP组患者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所有患者都经历了不良事件。FP组任何级别的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为肝功能异常(42.8%)、手足综合征(39.3%)、高血压(35.7%)、毛细血管内皮增生(RCCEP)(39.3%)和蛋白尿(32.1%)。RP组中与治疗相关的任何级别的常见AE为肝功能异常(52.2%)、 手足综合征(43.5%)、高血压(39.1%)、RCCEP(39.1%)、蛋白尿(30.4%)和疲劳(30.4%)。RP组的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F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组的3级不良事件是腹泻(n = 1)和肝脏功能异常(n = 2);没有因不良事件而死亡。RP组3级不良事件为手足综合征(n = 1)、皮疹(n = 1)、肝功能异常(n = 1)、结肠穿孔(n = 1)、心肌酶升高(n = 1);一名患者死于免疫性心肌炎。

多因素分析显示,呋喹替尼对比瑞戈非尼的治疗方式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2.688;95%CI:1.246 5.797;P = 0.012)。

        多因素PFS危险因素

综上,该研究表明,呋喹替尼+PD-1抑制剂(FP)可改善难治性微卫星稳定(MSS)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PFS。

原始出处:

Sun L, Huang S, Li D, Mao Y, Wang Y and Wu J (2021)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ruquintinib Plus PD-1 Inhibitors Versus Regorafenib Plus PD-1 Inhibitors in Refractory Microsatellite Stabl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Front. Oncol. 11:754881.doi: 10.3389/fonc.2021.754881

作者:yd20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喜讯:肠癌新药呋喹替尼进入CDE优先审评程序

9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在官网上发布公告,包括我国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呋喹替尼在内的多个药品进入优先审批程序。

CSCO 2017全体大会:呋喹替尼三线治疗结直肠癌将引起轰动:FRESCO研究首次亮相中国

长期以来,我国一/二线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面临无药可选的尴尬局面。然而多数患者体力状态良好治疗意愿强烈。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呋喹替尼将填补这一空白。在即将迎来的2017年CSCO全体大会论文交流专场上,我们将会倾听到来自秦叔逵教授带来的呋喹替尼III期FRESCO研究的深度亚组数据分析,值得期待!

J Clin Oncol:呋喹替尼在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官方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评价呋喹替尼联合最佳支持治疗在二线标准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

JAMA:呋喹替尼三线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效果显著

研究认为,对于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2018 CSCO:秦叔逵教授:无论是否出现高血压,呋喹替尼均显著延长OS

2018年9月19日~9月23日 ,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8年CSCO学术年会于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在昨天下午的结直肠癌规范化和多学科诊治专场上,秦叔逵教授带来了“FRESCO研究中高血压发生与呋喹替尼生存获益的关系”的研究报道。

李健教授:呋喹替尼上市,为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三线治疗新选择

2018年1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爱优特?(呋喹替尼胶囊)在国内开出首批处方,这也标志着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有了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