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Drug Discov:肠道—微生物组—脑连接

2014-03-21 Nature中文网 Nature中文网

在人类病人和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衡会影响各种社会、情感和焦虑样行为。有趣的是,肠胃(GI)问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很常见,后者是社交缺乏和刻板行为有关。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共生的肠道细菌的改变在ASD的小鼠模型中导致某些行为异常,强调了益生菌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潜在好处。 Hsiao等人研究了母系免疫活化(MIA)小鼠模型的后代,它们被用来调查母系感

在人类病人和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衡会影响各种社会、情感和焦虑样行为。有趣的是,肠胃(GI)问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很常见,后者是社交缺乏和刻板行为有关。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共生的肠道细菌的改变在ASD的小鼠模型中导致某些行为异常,强调了益生菌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潜在好处。

Hsiao等人研究了母系免疫活化(MIA)小鼠模型的后代,它们被用来调查母系感染与ASD之间的联系。MIA后代表现出了一些让人联想起ASD的行为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并且作者发现,在3周大时,这些小鼠也表现出了肠道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反常的肠细胞因子分布,其特征为高水平的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

更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MIA后代的肠道藏匿着不同的梭状芽胞杆菌和拟杆菌菌株,这是两大类共生肠道细菌,这一结果与ASD个体的研究相一致。用脆弱拟杆菌的治疗表明能够在一个试验结肠炎模型中恢复肠道通透性,因此作者在断奶6天时,每隔一天便向MIA后代喂食此类细菌,并在8周后对GI通道进行了检查。脆弱拟杆菌的治疗不但纠正了GI屏障完整性的缺陷,还恢复了细胞因子谱的变异,以及微生物组构成。

此外,这些治疗还改善了MIA后代小鼠所展现的与ASD相关的某些行为异常。例如,治疗分别造成了开放式野外勘探和大理石埋葬分析期间的焦虑样和刻板行为的减少,并增加了响应社会交往而产生的超声波发声数。然而,尽管用脆弱拟杆菌进行治疗,MIA后代保留了社交性和社会偏好的缺陷,表明治疗仅调节了塑造ASD的行为损伤背后的一些回路。

最终,在一次揭开脆弱拟杆菌通过何种机制在肠道和大脑中发挥其影响的尝试中,作者检查了MIA后代中的血清代谢物水平。在这些小鼠中,几种代谢物明显增加,并被脆弱拟杆菌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中的一种,4-ethylphenylsulphate(4EPS)——由共生菌所产生——在未经治疗的小鼠中增加了46倍。4EPS的全身用药导致了普通小鼠的焦虑样行为,这与在MIA后代中观察到的结果相类似。其他ASD-相关行为异常则并未观察到,这意味着对这些代谢物的更进一步研究将揭示可能调节行为上的GI异常独特效应的其他分子。

尽管大多数的肠道微生物组能够影响行为的机械细节还为搞清,用基于微生物的疗法治疗与ASD(以及以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其他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或安琪儿综合征)有关的行为异常的可能性有望吸引大量的关注。

原始出处

Flight MH.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The gut-microbiome-brain connection.Nat Rev Drug Discov. 2014 Feb;1

作者:Nature中文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Immunity:天然肠道微生物菌群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来自天然肠道细菌的信号对于机体免疫效应对抗病毒和细菌来说非常有效,这项研究成果由弗莱堡大学的研究者完成,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Immunity上。 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生存在健康人群以及其它动物的肠道中,这种天然的肠道细菌对于维持机体消化和维生素代谢以及对于宿主的健康功不可没。近日,研究者通过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肠道免疫系统的形成上扮演着重要作用,如果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将会增加食品过敏或者肠道炎

Nature:老年人肠道菌群组成影响健康状况

7月13日,Nature在线报道,在肠道中的菌群组成与老年人的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包括肥胖和炎症性疾病。老年人间的肠道菌群较年轻的成年人之间,显示出更大的个体差异。 本研究发现,来自178个老年受试者的粪便菌群组成情况,与这些老年人是居住在社区,日间住院,处于康复中或长期住院护理等状况相关。 然而,按饮食习惯将受试者分类,与按居住地点和肠道微生物组成分

卫生部部署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

  今年以来,我国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近期多个省份相继发生霍乱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卫生部办公厅11月5日发出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知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宣传、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及时妥善地应对肠道传染病疫情。各地应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应开展多种形

AJG:肠道艰难梭菌诊治指南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是引起医院相关性胃肠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同时也给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负担。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通常住院时间长,而且往往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大爆发。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胃肠疾病科的  Christina M等人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治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新指南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对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均提出了推荐意见。新的检测大便的分子方

IJCM:人类肠道也可以酿造“啤酒”

图中是电子显微镜下酿造酵母,绿色结构是其子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免费啤酒对于球迷的球赛周末而言是一支兴奋剂,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能够酿造“啤酒”。 多年以来,一位61位男子曾被猜测暗自独享壁橱里的美酒,在急诊室测量他的血液酒精浓度值达到0.37%,然而他声称并未饮用酒精饮料。美国德克萨斯州帕诺拉学院护理系主任芭拉芭拉-科德尔(Barabara Cordell)说:“这位男

PNAS:为细菌编程从而监测肠道环境

一项研究发现,可以把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改造成探测活小鼠肠道内的一种环境刺激因素,并且以非侵入式的方式记录并报告这种刺激因素。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可以把遗传系统加以改造从而探测、记录并报告来自一个体外环境的信号。 Pamela A. Silver及其同事试图改造肠道细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一个遗传系统,从而能够在一个活系统内部进行环境监测。这组作者把来自通常感染大肠埃希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