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L 2014:肠道微生态失衡与致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相关

2014-04-14 佚名 dxy

临床上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大量饮酒者中,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却并不与酒精摄入量的多少呈正比。这就暗示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着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为了揭晓这其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来自法国的Llopis等通过将人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肠道菌群在酒精性肝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者将严重酒精性肝炎患者及无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两者饮酒量相似)分别移植入两组无菌小鼠体内。继

临床上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大量饮酒者中,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却并不与酒精摄入量的多少呈正比。这就暗示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着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为了揭晓这其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来自法国的Llopis等通过将人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发现肠道菌群在酒精性肝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者将严重酒精性肝炎患者及无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两者饮酒量相似)分别移植入两组无菌小鼠体内。继而用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喂养小鼠,最终结果的检测包括炎症程度、肠道渗透性评估,并采用时间温度梯度电泳和焦磷酸测序法进行肠道菌群的成分判定。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成分鉴定显示粪便移植起效。与移植无酒精性肝炎的患者粪便的小鼠相
比,移植了严重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的小鼠,其肝脏、脂肪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内炎症程度更剧烈,且肠道黏膜的毁坏更严重。酒精性肝病的表型与肠道菌群的丰富程度相关。

细胞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有两种梭状芽孢杆菌可以产生酒精,这更是进一步解释了肠道菌群与肝炎相关联的可能机制。

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失衡可以破坏肠道黏膜,引起肠道渗透性升高,加剧肝脏炎症。这就为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的治疗方案,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ure:老年人肠道菌群组成影响健康状况

7月13日,Nature在线报道,在肠道中的菌群组成与老年人的饮食和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包括肥胖和炎症性疾病。老年人间的肠道菌群较年轻的成年人之间,显示出更大的个体差异。 本研究发现,来自178个老年受试者的粪便菌群组成情况,与这些老年人是居住在社区,日间住院,处于康复中或长期住院护理等状况相关。 然而,按饮食习惯将受试者分类,与按居住地点和肠道微生物组成分

卫生部部署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

  今年以来,我国肠道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近期多个省份相继发生霍乱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卫生部办公厅11月5日发出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通知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宣传、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及时妥善地应对肠道传染病疫情。各地应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应开展多种形

AJG:肠道艰难梭菌诊治指南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是引起医院相关性胃肠道疾病的原因之一,同时也给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负担。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通常住院时间长,而且往往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大爆发。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胃肠疾病科的  Christina M等人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治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新指南在原有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对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均提出了推荐意见。新的检测大便的分子方

IJCM:人类肠道也可以酿造“啤酒”

图中是电子显微镜下酿造酵母,绿色结构是其子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免费啤酒对于球迷的球赛周末而言是一支兴奋剂,目前,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能够酿造“啤酒”。 多年以来,一位61位男子曾被猜测暗自独享壁橱里的美酒,在急诊室测量他的血液酒精浓度值达到0.37%,然而他声称并未饮用酒精饮料。美国德克萨斯州帕诺拉学院护理系主任芭拉芭拉-科德尔(Barabara Cordell)说:“这位男

PNAS:为细菌编程从而监测肠道环境

一项研究发现,可以把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改造成探测活小鼠肠道内的一种环境刺激因素,并且以非侵入式的方式记录并报告这种刺激因素。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可以把遗传系统加以改造从而探测、记录并报告来自一个体外环境的信号。 Pamela A. Silver及其同事试图改造肠道细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一个遗传系统,从而能够在一个活系统内部进行环境监测。这组作者把来自通常感染大肠埃希氏菌

Nat Rev Drug Discov:肠道—微生物组—脑连接

在人类病人和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衡会影响各种社会、情感和焦虑样行为。有趣的是,肠胃(GI)问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中很常见,后者是社交缺乏和刻板行为有关。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共生的肠道细菌的改变在ASD的小鼠模型中导致某些行为异常,强调了益生菌治疗在此类疾病中的潜在好处。 Hsiao等人研究了母系免疫活化(MIA)小鼠模型的后代,它们被用来调查母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