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左心房心外膜脂肪体积与房颤相关!

2018-03-23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明显增加。采用3维狄克逊测量的LA心外膜脂肪比LA结构重建在检测房颤方面提供了更强的性能。

最近的研究表明房颤与左心房周围的心外膜脂肪(LA)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试图评估LA周围的心外膜脂肪体积是否与房颤有关,并确定LA心外膜脂肪测量值对LA结构重塑的附加价值,以及用3维多回波狄克逊脂肪-水分离心血管核磁共振来鉴别房颤患者。

研究共纳入了105例受试者:53例有房颤病史和52例年龄匹配的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但无房颤病史的受试者。研究人员采用3维狄克逊脂肪分离序列对LA心外膜脂肪进行了测量。

研究人员发现,与无房颤者相比,房颤患者LA心外膜脂肪含量较高(28.9±12.3 vs. 14.2±7.3 mL,P<0.001)并且LA体积较大(110.8±38.2 vs. 89.7±30.3 mL,P=0.002)。LA心外膜脂肪含量和高血压与房颤的发生率(比值比为1.17,95%可信区间为1.10% - 1.25%,P<0.001,比值比为3.29,95%可信区间为1.17% - 9.27%,P=0.03)独立相关。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对体表面积进行调整后,LA心外膜脂肪含量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显著,LA心外膜脂肪含量每增加一毫升,房颤发生率增加42%(比值比为1.42,95%可信区间为1.23% - 1.62%,P<0.001)。LA心外膜脂肪体积与LA体积联合评估比单纯的LA体积提供了更强的检测房颤的诊断性能(C‐统计分别= 0.88和0.74,德朗检验;P<0.001)。

由此可见,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明显增加。采用3维狄克逊测量的LA心外膜脂肪比LA结构重建在检测房颤方面提供了更强的性能。

原始出处:

Shiro Nakamori,et al. Left Atrial Epicardial Fat Volume Is Associated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3D Dixon Study, JAHA.2018. https://doi.org/10.1161/JAHA.117.008232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PLoS One:妊娠期左心房功能的可逆变化

妊娠后,母体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生长全身各系统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适应不断增加的生理负担的需要,并持续整个妊娠期,比如心血管系统会表现出血容量的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维持此水平至分娩;血液处于相对贫血状态和高凝状态;心脏负担明显加重等。

Circ Cardiovasc Imaging:左心房重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由此可见,人群中左心房扩张在黑人和西班牙裔中比白人个体更常见,并与左心室的平行变化有关。左心房扩张可能是通过血压控制和内脏肥胖的发生所介导。

Circ-Cardiovasc Inte:MitraClip后左心房压力急性改变与6min步行距离改善相关!

由此可见,MitraClip后LA压力急性变化与临床症状的改善(通过6MWT来衡量)相关。在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过程中连续LA压力监测可能是一个有用的操作指导工具。

JAHA:增加的循环成纤维细胞是左心房纤维化和房颤复发的标志!

由此可见,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增加的循环成纤维细胞可以作为LA纤维化与房颤复发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