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发现减慢胰岛素降解的化合物

2014-05-26 何嫱 生物通

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可以在动物体内减慢胰岛素降解的化合物,这为开发出一种潜在的糖尿病新疗法打开了大门。研究人员证实,利用这一新发现的化合物来抑制小鼠体内的胰岛素降解酶(IDE),可以升高小鼠的胰岛素水平,促进胰岛素信号。最终,在患者中使用这一化合物有可能帮助维持较高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葡萄糖耐受,由此治疗糖尿病。来自哈佛大学的华裔科学家David Liu和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副教授

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可以在动物体内减慢胰岛素降解的化合物,这为开发出一种潜在的糖尿病新疗法打开了大门。

研究人员证实,利用这一新发现的化合物来抑制小鼠体内的胰岛素降解酶(IDE),可以升高小鼠的胰岛素水平,促进胰岛素信号。最终,在患者中使用这一化合物有可能帮助维持较高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葡萄糖耐受,由此治疗糖尿病。

来自哈佛大学的华裔科学家David Liu和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副教授Alan Saghatelian,将发现的这种新化合物以及在小鼠中证实其效力的一些测试结果发布在5月2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David Liu现为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据称这位教授是一位从来没有做过博士后的年轻教授,他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9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攻读博士学位,在Peter Schultz教授指导下从事核糖核酸研究,并自主首次开始活细胞遗传密码的研究。之后就被哈佛大学任命为助教授,2004年晋升为教授。Liu教授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列入全球Top 100 青年发明家(35岁以下),“大众科学”亦将其列入全美Top10最具才气的青年科学家。

David Liu说:“这项工作验证了糖尿病的一个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在模拟摄入膳食的情况下,我们证实如果预先给予动物这种化合物抑制IDE,可以改善葡萄糖耐受。”

数十年来,基于胰岛素的糖尿病治疗包括三个主要策略: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提供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或是给予一些药物让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

Saghatelian说:“却一直忽视了调控胰岛素降解的能力。我们取得了这一技术飞跃,鉴别出了一种实现这种能力的分子。它开辟了一条体内控制胰岛素信号的新途径。”

为了获得这种新分子,David Liu、Saghatelian和同事们转向借助了DNA模板合成,一种根据连接DNA序列构建自组装新分子的方法,由此构建出了约14,000个DNA连接化合物。随后,研究人员将其与IDE孵育,希望找到一些结合IDE酶的化合物。

David Liu说:“从化合物库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有效的选择性IDE抑制剂。最重要的是,这一分子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半衰期,因此可以用来解答一个60年的谜题,即当你减慢体内胰岛素的天然降解时会发生什么。”

鉴别出一种可以抑制IDE的分子还只是第一步。

研究人员还设法证实了这种新化合物可在体内维持活性,小鼠实验表明它能够帮助调控血糖水平。

David Liu说:“为了验证这一策略:减慢胰岛素降解实际上具有临床作用,我们必须证实这一化合物可以短暂抑制靶标,以及它在动物体内具有有益效应。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证实了这些。”

除指出了通向治疗糖尿病新疗法的一条途径,研究人员还揭示了有关IDE在体内作用机制的一些新信息。

“在解析一些看似矛盾的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IDE实际上有点名不副实。它不止降解了胰岛素,还至少降解了两种其他的重要葡萄糖调节肽类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淀素(Amylin)。”

David Liu指出,尽管发现这种新分子令人兴奋,或许仍需一段时间这种新化合物才能登上药店的货架。

“开发一种药物需要开展大量其他的测试和开发。这项工作证实了IDE是糖尿病的一个新治疗靶点,它提供了一些实验工具,可利用它们来将这一化合物进一步开发为潜在的治疗先导药物。”

Saghatelian 说:“这篇论文提供了一个概念证明,靶向这一蛋白是一条该走之路。”

原始出处:

Maianti JP1, McFedries A1, Foda ZH2, Kleiner RE1, Du XQ3, Leissring MA4, Tang WJ5, Charron MJ3, Seeliger MA2, Saghatelian A1, Liu DR6.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insulin-degrading enzyme inhibitors mediated by multiple hormones.Nature. 2014 May 21. doi: 10.1038/nature13297.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何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5-04-11 x35042875

    国真实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应该在这两种方案得到的患病率之间

    0

  2. 2015-03-15 Dana

    写的不错的

    0

相关资讯

JAMA Intern Med:糖尿病患者使用ACEI比ARB获益更多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有3.5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VD)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早产儿死亡主导因素。全球每年约有6.8%成年人死于糖尿病导致的心脏病或卒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心血管及肾脏功能的主要调节系统,大量临床试验表明抑制RAAS系统可以减少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是,DIABHYCAR研究和ROADMAP研究使得RAAS抑

ASH 2014:降压药服用时间对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影响

美国高血压学会年会(ASH 2014)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与在苏醒时服用所有降压药相比,临睡前服用至少一次的降压药可改善其动态血压水平(进一步显著减少睡眠时血压水平和增强相对于血压降低的睡眠时间),还能显著减少新发糖尿病的患病率。 该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试验旨在探讨临睡前至少服用一次降压药相较于常规降压方式(清晨服用降压药)是否可更进一步减少新发糖尿病风险。共纳入年龄

DMRR:我国女性糖尿病患者更易患下肢静脉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祝之明教授等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我国合并心脏代谢危险因素或确诊糖尿病的女性早期发生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风险更高。此外,早期发生下肢静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比较严重的大血管并发症。(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4年4月2日在线版)研究者发现,伴早期慢性静脉疾病的男性受试者收缩压高于静脉功能正常者,而伴早期慢性静脉疾病的女性受试者空腹血糖水平较

毕宇芳:从流行病学研究透视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一项持续增长的威胁,据IDF2013数据统计,全球约3.82亿糖尿病人口,90%为2型糖尿病病;所有糖尿病患者中,46%未得到及时针对,早期防控面临严峻挑战。无论高或低收入国家,2型糖尿病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且高收入与中等收入国家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低收入国家。 我国正经历城镇化快速转型的过程,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均发生巨大转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980年

吕朝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比较效果证据

在5月10日下午举行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口服降糖药物的中国证据-经典药物”专场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吕朝晖教授介绍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用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比较效果证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吕朝晖教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是20世纪80年代发现有降低血糖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代谢作用的化合物。包括一系列具有2.4-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不同

Lancet Diab & Endo:强化降糖延长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生存期

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预防微血管疾病而言至关重要,但强化血糖控制预防大血管并发症和增加生存率证据尚不充分。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强化胰岛素治疗(DIGAMI1)研究平均3.4年随访数据表明与传统治疗相比,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强化胰岛素治疗减少11%死亡率。但是,此种死亡率减少获益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为此,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Ritsinger教授等对DIGAMI1研究随访20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