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是泡沫?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精准医疗是泡沫?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2016-11-08 佚名 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首先,精准医疗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症用药”,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将这种“对症”延伸到基因水平的检测。精准医疗是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所提出的。精准医疗的目的是从基因的层面掌握了精确的病因,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现阶段主要针对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那么大家可以发现,其实精准医疗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基因水平精准地找到发病原因(当然我觉得蛋白组学的分析也属于精准医

首先,精准医疗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对症用药”,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将这种“对症”延伸到基因水平的检测。

精准医疗是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所提出的。精准医疗的目的是从基因的层面掌握了精确的病因,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疗,现阶段主要针对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

那么大家可以发现,其实精准医疗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基因水平精准地找到发病原因(当然我觉得蛋白组学的分析也属于精准医疗);另外一方面就是根据病因找到治疗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诊断和治疗,提高疾病早期筛查的精准度,寻找疾病相关的治疗靶点,是进行精准治疗的前提。

精准医疗在抗肿瘤的临床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我们看一下精准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例如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进行EGFR突变检测,然后再确定是否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过去几年中,7个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均证实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EGFR 突变 NSCLC的药物,其疗效优于化疗。又如乳腺癌患者,治疗前检测Her2是否过度表达,从而决定是否使用靶向药物赫赛汀。北美的两项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在第4年时,赫赛汀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使用了赫赛汀的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了52%,死亡风险降低了33%。

还有今年10月,默沙东的免疫疗法新药Keytruda获得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50%)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Keytruda的随机、公开标注的3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检验了Keytruda作为单一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的疗效,这些患者的PD-L1表达量都超过了50%。与标准的含铂化疗相比,使用Keytruda的患者其无进展生存期与总体生存率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

精准医疗的目的是进行个体化定制治疗。因为每个人都存在着个体化差异,就算患上同一种疾病,在病理表现上也是不同的,可以表现为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差异。因此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精准地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治疗疗效是很有用的。

就如上述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例子,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我们可以用靶向药物,如果PD-L1的表达量超过50%,可以使用Keytruda进行治疗,经过这种精准筛选、精准治疗的患者,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

关于副作用的质疑,小编查阅了一下Keytruda的临床试验数据,其中3-4级的不良反应率在13%-21%,大部分可以通过注射类固醇来解决。这些风险相对于疗效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而且能够有效的解决。

精准医疗的发展问题

当今那精准医疗的发展是否存在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

任何一种有前景的新兴行业出现,都会吸引许多投资者介入,精准医疗也不例外。在精准医疗概念提出后,国内的精准医疗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特别是精准诊断方面。由于技术门槛低,许多公司从国外购买第二代测序仪,进行一些基因测序项目的组合和分析软件的开发,以精准医疗的名义开展业务。在工商局查找公司名称含有“精准医疗”或“精准医学”的公司,你会发现有300多家,而且90%以上的公司是在15年后半年至16年间成立的。

所以从行业方面来说,这种精准检测的泡沫肯定是有的,但这只是一种行业上的泡沫,并不代表着精准医疗的泡沫。每当一种新兴行业出现,开始的时候总是一片混乱,企业质量参差不齐,但从混乱到有序是一个长期必然的过程。只要技术是真正有效的,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下,培育出几个行业的老大,那么这些泡沫将会在1、2年后被挤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精准医疗的泡沫并不是技术发展的泡沫,而是行业上的泡沫,是新技术从初始到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且从精准医疗的疗效来看,正因为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筛查,因此可以给符合治疗特征的患者使用疗效更优的靶向治疗,给患者延长生命。

当今国内的精准医疗有很大部分都放在疾病的早期筛查环节,即使筛查出许多早期风险因素,但后续的医疗方案缺失,不能把精准检测与精准预防、精准治疗无缝的对接起来。我们不能只看到精准医疗现在的不足之处,而应该把目光集中到治疗靶点的筛选中来,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有效地使用精准诊断来选择符合个人的治疗方案,达到精准治疗的最大发展。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
  1. 2016-11-10 虈亣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0

  2. 2016-11-10 1e17a73cm83(暂无匿称)

    目前基因检测在国内还是缺少询证医学的支持。目前解读的理论依据还是NCCN,这个与国人的基因解读还是有差异的

    0

  3. 2016-11-09 403707412

    实在理解不了精准医疗的意义所在

    0

  4. 2016-11-09 宫爆鸡丁

    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精准医疗还是有很长的路要有

    0

相关资讯

梅斯作为会议媒体参加2016全球精准医疗(中国)峰会12月上海盛大召开

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已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增速可达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新一代基因测序、基因芯片、IVD体外诊断、液体活检、靶点单抗药物、细胞免疫治疗、大数据等技术日新月异。政策环境的利好、资本市场的青睐、医疗科技的创新为精准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未来医疗十大趋势!(下)

分级诊疗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其他基层医院则“门可罗雀”。那么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使用率到底如何?可以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数量,诊疗量和病床使用率的横纵向对比初见端倪。首先,依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从医疗机构数量的角度看,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医院数量增加了9542家,而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减少了82834家。这表明在过去十余年间,从机构

伴随诊断助力癌症精准治疗

同样的疾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这种传统的“一揽子治疗”方法如今已被“个体化医疗”逐渐取代。医生利用各种工具将患者分成不同的组,再根据他们的基因组信息来定制相应的疗法或产品,伴随诊断检测正是这样的工具之一。 伴随诊断是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主要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人群中筛选出最佳用药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医疗。 记者了解到,伴

基因测序如何催动精准医疗迅猛发展

银河证券历时两个多月,对基因测序行业政策环境,技术趋势及行业巨头的商业模式和投资逻辑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发布了《基因测序的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探讨精准医疗系列报告之(一)》的深度调研报告。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提升、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我们正进入全新的医疗健康时代——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人”的定制医疗模式,其以个体的

韩健:两篇捅破“精准医疗”泡沫的重要文章

九月份有两篇把“精准医疗”推上审判台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另一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两篇文章总结了最近发表的一些肿瘤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结果,不过都给出很悲观的评论。第一篇文章认为“精准策略没有给大多数肿瘤病人带来好处”,“肿瘤的精准治疗仅仅是一个待证明的假说”。"...most people with cancer do not benefit from the

捅破“精准医疗”泡沫,动了谁的奶酪?

韩健:HudsonAlpha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研究员没想到,几天前的一篇普通博文“精准医疗”的泡沫被捅破了?!,经微信里大大小小的朋友圈放大后,竟然成了行业里的热门话题。有人称赞,也有人反驳。其实,只要能让大家冷静地思考,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精准医疗是一个吸引人的热门的概念。谁不想精准呢?谁不希望药到病除呢?我的原则是,玩概念者,自己不能被玩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