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损伤的“信号灯”CCP

2022-05-28 严敏 姚红丹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医院 “检验医学”公众号

今为行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上腹部不适查因”收住我科。此次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变化,体力下降。

前言

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善,研究证实许多潜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特别是近年来,腰腿疼痛,肿胀,麻木等问题折磨的苦不堪言,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发现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和进行关节损伤的风险评估等凸显出尤为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一例关节炎患者就诊案例,具体探讨一下CCP与RA的关系吧!

案例经过

患者,女,59岁,3年前四肢关节疼痛加重,以双手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双肘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及双足趾关节为主,无心慌、胸闷、乏力,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腹泻,口服药物无明显缓解;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未在意,1天前上腹部不适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泻,今为行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上腹部不适查因”收住我科。此次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无异常,体重无变化,体力下降。

初步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

2.上腹部不适查因:胃溃疡?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胸椎压缩性骨折

案例分析

患者相关检测报告如下:

▲风湿免疫+抗核抗体谱16项检测报告单

▲血常规报告

▲肝肾功能检测报告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报告单

综上报告显示:该患者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检测结果异常的增高,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IgG为高滴度(核颗型1:1000),其中抗SAA、抗 RO52抗体均为阳性,如此高的检测数值让我们实验室人员格外关注,核对当天样本无误,质控在控,那该患者是类风湿关节炎或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紧接着血常规提示类风湿因子、血沉及CRP检测结果异常的增高,此刻就能确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吗?该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数值也是增高的的,这又引起我们的思考,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这两者又有什么关联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均都跟免疫系统有关,归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只是他们侵蚀的关节部位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对称、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以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强直性脊柱炎以脊柱为主要病变。

主要侵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和外周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的损害,因此临床上有鉴别诊断作用。

于是我们实验室人员带着疑问,跟临床医生联系沟通,得知该患者有30年的关节痛病史,双手关节压痛,多处变形,活动受限。临床通过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它相关的辅助检验,(如关节彩超、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时CCP抗体升高幅度越大,发生关节侵蚀性破坏的可能性越大,该患者CCP数值竟然大于200u/ml,应给予高度重视,应针对性的选择药物治疗,以免致残,影响生活质量。

知识拓展

类风湿关节炎(RA)它不是免疫功能下降,而是免疫功能紊乱,体内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抗体,这种抗体“自家人不识自人”,它不去对付外来的病原体和异物,而是破坏自身的正常组织(如关节组织),从而导致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们知道RF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诊断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由人体B细胞产生,出现在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多项研究证实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很高,而在其他类型关节炎、非风湿性疾病及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低,仍有20%~4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为阴性,同时少数正常人群中RF也可能呈阳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不能早期诊断RA。

同时许多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RF是诊断RA的一项敏感而非特异性的指标,我们知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简称抗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可见于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5%左右,相对与RF指标来说是一个敏感度稍低而特异度较高的血清学指标,能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度,而两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提供了重要帮助。

心得体会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作为一个检验人,我们应不断审之思之,正所谓:“学儿不思则罔,思而不思则殆”,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自己,不仅是工作中严谨的态度,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也不可或缺,同时日常的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归纳核实,力求保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积极做好与临床沟通,方可发挥检验人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婷, 包军, 殷健,等.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内科杂志, 2011, 50(2):3.

[2]张福蓉, 凡瞿明.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 RA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000(005):141-142,143.

[3]孙世俊.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4]牛红青, 李小峰, 张莉芸,等.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及骨侵蚀关系的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8, 12(9):3.

作者:严敏 姚红丹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RD:分析TNF抑制剂的脐带血水平以验证EULAR在怀孕期间使用TNF抑制剂的建议

遵循EULAR的推荐能使脐带血中不存在或维持较低水平的TNF抑制剂,使婴儿的免疫系统免受影响。

ARD:使用生物 DMARD的RA患者队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来自四个北欧国家的结果

与一般人群相比,使用生物类疾病改善抗风湿药(bDMARDs)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率较高。在常规护理中使用时,ACS 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风险在各bDMARD之间差别不大。

从 3 大方面,看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管理

类风湿关节炎(RA)以对称性双手、腕、足等多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常伴有晨僵,可伴有乏力、低热、肌肉酸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8张图汇总RA的发病机制,值得收藏

RA的遗传机制,细胞机制,骨关节破坏模型。

Arthritis Rheumatol:类风湿关节炎与冠状动脉疾病和卒中风险的遗传易感性

该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遗传倾向与冠心病和脑出血的风险增加相关,而这可能是由CRP介导的。应积极监测和管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升高的心血管风险,这可能包括抑制全身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