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见过跑皮肤上去的骨髓瘤吗?——案例报道

2015-11-19 Mechront 译 MedSci原创

85岁老年男性,3年前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在缓解期),6周前腹部和腿部出现结节红斑,伴刺痛。如下图:活检示:皮肤多发性骨髓瘤。除此之外,软组织也发现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回血液科继续治疗。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这种罕见的皮肤病变还应考虑的鉴别诊断有:免疫抑制导致的感染、腹部轻链沉积导致皮肤原发性淀粉样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原始出处:Charles Quartey-Papafio,Paul Dicke

85岁老年男性,3年前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在缓解期),6周前腹部和腿部出现结节红斑,伴刺痛。如下图:


活检示:皮肤多发性骨髓瘤。除此之外,软组织也发现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回血液科继续治疗。

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这种罕见的皮肤病变还应考虑的鉴别诊断有:免疫抑制导致的感染、腹部轻链沉积导致皮肤原发性淀粉样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原始出处:

Charles Quartey-Papafio,Paul Dickens.Cutaneous metastatic multiple myeloma.BMJ 2015;351:h6018

作者:Mechront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1. 2016-11-17 laoli

    学习了,少见!

    0

  2. 2016-10-25 gaoxiaoe

相关资讯

Oncotarget:抗β2微球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改善硼替佐米的耐药性

硼替佐米(BTZ)是目前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因其存在许多副作用及耐药性,硼替佐米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认为,细胞存活和死亡受到细胞凋亡和自噬活动的交叉调节,而且,自噬可以通过抑制半胱天冬酶的清除抑制细胞凋亡。近来研究发现,自噬在调节化疗药物耐量性中起很重要的作用,BTZ可以激活肿瘤细胞的自噬。BTZ诱导的细胞自噬对于BTZ耐药的乳腺癌细胞非常重要,提示抑制

治疗血癌新希望:免疫疗法

本周三研究人员发表评论说,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为最常见的第三种血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名为 elotuzumab的单抗药物,由Bristol Myers-Squibb制造,去年被美国FDA指定授予突破性疗法。临床3期实验包括了646名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他们是在最初接受标准治疗(lenalidomide和dexamethasone)后又复发的。患者们随机接受标准治疗或者是标准治疗外

Nature Medicine:免疫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取得重大成功

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了一种有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遗传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靶向肿瘤,现在这一策略在对当前无法治愈的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相关的研究结果发布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患者在接受了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体内再度被输入大约24亿个遗传改造T细胞。20名晚期患者其中的16人产生了显著的临床反应。科学家们发现患者能 够普遍

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福音:Elotuzumab疗法

Elotuzumab是一种靶向淋巴细胞活化分子F7信号的免疫刺激单克隆抗体。它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一项1b-2 期的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NEJM: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获得完全缓解

摘要: 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清髓性化疗(马法兰,140mg/m2体表面积)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后,进行自体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TL019)治疗。4年前,这例患者曾接受更高剂量的马法兰(200mg/m2)和自体干细胞移植,获得了短暂的缓解。在自体移植后接受CTL019治疗获得完全缓解,治疗后12个月的最近的一次评估中,没有发现疾病进展的证据,在血清和尿液中没有发现蛋

Lancet Oncol: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怎么选?

相对于接受传统化疗的近期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高剂量美法仑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这一策略目前也是治疗年龄65岁以下可以适用高剂量疗法的患者的标准方案。免疫调节药物(如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可以显著改善适合和不适合移植的患者的生存率。 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非盲、三期临床试验,以比较化疗(环磷酰胺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