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岳:医生、律师和老师等智力劳动者,如何避免被剥削?

2018-01-24 连岳 连岳微信公共号

不仅是医生,一切智力劳动者,老师、律师、文字工作者,都饱受此类事情困扰,感觉陷于两难:从了吧,这种事越来越多,自己被剥削,不从吧,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显得不会做人,是不是会被大家孤立? 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曾有一些好友提出代笔要求,帮他们写演讲稿、总结稿、发言稿,在他们看来,所有文章都一样,你都应该会写,我都懒得解释其中不同,直接说:不行。 善于拒绝,我这个优点,为我的人生争取到了许多

不仅是医生,一切智力劳动者,老师、律师、文字工作者,都饱受此类事情困扰,感觉陷于两难:从了吧,这种事越来越多,自己被剥削,不从吧,在中国的人情社会里,显得不会做人,是不是会被大家孤立?

我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曾有一些好友提出代笔要求,帮他们写演讲稿、总结稿、发言稿,在他们看来,所有文章都一样,你都应该会写,我都懒得解释其中不同,直接说:不行。

善于拒绝,我这个优点,为我的人生争取到了许多时间与自由,我很感谢自己从年轻开始,就敢这么做,而不害怕拒绝别人后,自己会被孤立,会没有机会,说实话,想这么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善于拒绝的人。

写文章的,被打扰的次数还少。医生和律师,可能天天要被骚扰。我对这点有发言权,连太当了十多年律师,最近才慢慢淡出。

连太菩萨心肠,刚开始当律师时,亲戚、朋友或仅是相识的人几乎把她当成免费的法律顾问。更糟糕的是,亲戚与朋友,又还有亲戚与朋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一个朋友兴高采烈跑来告诉她:我朋友有个法律问题,我告诉他,我有朋友当律师!可以问她!这些人还把免费剥削当成给面子呢。

看她苦不堪言,我真是气得跺脚。

有段时间,我经常和她交流拒绝的经验,大致如下:

1、拒绝要明确,简单直接。不要暗示,有话直说效率最高。中国人以为说话艺术是弯弯绕,其实是坏习惯。善于麻烦别人的人,就装着听不懂,你能怎么办?

2、你讨厌的人、坏人,无论怎么缠,绝不要让他们剥削一次,以为让一步他们就再不会打扰,他们的之所以坏,就是因为“得寸进尺”,有一次,就有第二次,无穷次,要摆脱他们,最后总是要有明确的拒绝,到那时,他们不会有感谢,只会有无法继续剥削的怨恨。

3、我们的时间精力、智慧见识,只给那些值得的人,而这些人,是绝不会剥削你的;而敢于剥削你的人,就是不值得的人,因为拒绝,这些人离开自己的生活圈子,是值得庆幸的事。

4、人要有心硬的能力。坏人是会装可怜的。

人的天赋不同,我可能很容易学会了拒绝,而连太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无论是谁,都需要学会拒绝,否则,你就没有好日子过。若你是医生、律师这类智力劳动者,又不会拒绝,就会成为别人的奴隶,他们敢于没日没夜地“在线等,急”。

还有几个拒绝别人的技术,可以知道一下:

1、做通家人的工作,很多麻烦是通过家人带来的,让家人明白,智力劳动不是随便说几句话的事,说这几句话的本事,要努力几十年,成本很高,都免费了,就得喝西北风。只要家人明白,自己就能轻松很多。如果家人的工作做不通,那也不要害怕拒绝家人。

2、医生诊断病情,律师判断对错,看似免费说几句话,后患无穷,你下了判断,就得负责,几句话后是长期的免费后续服务,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经不起这种折腾,可以大方说,我了解你的情况不多,无法判断,建议专门花钱去找专业人士,花钱有更好的服务。

3、别怕这些人说你坏话,“败坏”你名声,他们往往以此威胁你。其实,你要欢迎他们这么做,“总是拒绝别人!不想帮人!冷酷无情!”你这种“坏名声”将替你挡掉那些剥削你的人。

一个人品德高尚,体现为他从不剥削别人,从不让人免费劳动。

一个人性格坚强,体现为他从不受人剥削,有胆量赶走那些剥削者。

作者:连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8-01-24 清风拂面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0

  2. 2018-01-24 王秀

    学习了.涨知识了!

    0

  3. 2018-01-24 1dd8c52fm63(暂无匿称)

    了解了解.继续关注

    0

  4. 2018-01-24 wang0dz

    不错.说的好!

    0

  5. 2018-01-24 驹迷一生

    确实.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不仅病人有选择医生的权利.医生也有选择病人的自由.有时学会拒绝对人对己可能都是不错的选择.

    0

相关资讯

关于给熟人看病,这医生总结得太好了!

曾几何时,在大学里上外科学,有位胃肠外科教授对我们说:胃大部切除术完成以后,最忌讳的是『临行密密缝』。很多医生一遇到熟人就担心出血,每每细针细脚、缝得密密麻麻。出血遏制了,结果造成血供不好,甚至产生吻合口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竟然高于其它人。当时读书时,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个故事,还总是把『医不自医』之说当成笑话。偶尔还羡慕那些能对自己下得了『狠手』的同行:在南极给自己切阑尾的宾夕法尼亚的外科医师E

论“说话之道”,我最服医生!

医生说话,喜欢裹一层糖衣。倘若被查出恶毛病,医生会转弯抹角地劝慰亲属:“伊想吃啥就吃啥”,听到这句话,侬就走远了,但话说得甜蜜蜜。如果告诫你: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说明还有救。说甜的不能吃,说明侬有糖尿病了,但还想尽办法替你找甜食替代品。医生的话,好比街头瓜摊的“一爿纸板箱”广告:“伊丽莎白(兰州玉兰瓜),缺点太甜”!医生卖的是糖精片,犯的是“美丽的错误”。我吃开口饭,不幸被查出声带小结,有恶性

中国儿科医生荒,这才是根本原因啊!

这个冬天,席卷全国的流感疫情风暴可谓是让无数家长焦头烂额。按说流感也算常见病、多发病,但正在大力推广的家庭医生好像并没起什么作用,负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中心也门庭冷落,就只看到各大医院儿科排起长队,医生供不应求,患者怨声四起。这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几日前,中心主任朱恒鹏老师接受了央视新闻的采访,深入剖析了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在中国,流感应对本不应如此棘手,问题的根

请警惕医生微信和微信群中卖论文的骗子!

最近,笔者所在的微信群中,混入了一大批疯狂出卖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的中介,还有一些鼓吹股权分配的机器人,他们每天以地毯式轰炸的发布方式,向各个微信群散布非专业信息,比如文末所附截图信息,虽然这些广告发出后立即遭到专业医生的阻止,但无奈这些机械人们屡教不改,仍然锲而不舍每天定时投放。 我自己也管理一些专业群,深知维护一个群的艰辛和不易。在“三人成群”的时代,信息呈现大爆炸的趋势,往往令人耳晕目

基层医院,被儿童家长放弃!

近来,流感肆虐,不少儿童纷纷中招。于是乎,儿童医院、妇儿医院、大医院儿科都人头攒动、拥挤不堪。媒体报道患儿要看上病,等上三四小时那是常事,多的要等到7∽8小时。不仅患儿遭罪、家长受累,儿科医务人员也是压力山大。这段时期,儿科医务人员是精神高度紧张、工作连轴转,搞得疲惫不堪。不少医院出现儿科医生自身病倒的现象。如天津海河医院三位儿科医生全部病倒、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也有数位儿科医生病倒。在这场

我在美国当医生,私立的,说说我的职业成就……

我是一个私立行医的肿瘤内科医生。在美国,我们经历了千辛万苦通过USMLE考试和六年的大内科住院医+肿瘤专科fellow培训,而后拿到三个行医执照,做私立血液肿瘤内科医生,这样的行医方式不被国内看好和尊重,是因为国内临床医生受教育的地位差别和不良成见有关。我们这样没有大学医院的什么“教授”头衔的私立行医医生,是否不被国内认可真得不是那么重要。我的社区对自己的认可,美国医生和医院对自己的认可真得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