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筛选的利器——潜在类别聚类分析

2017-04-28 曹红艳/张岩波 BioMed数据坊

内容提要:机器学习按照训练数据是否有标记信息,可将学习任务分为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和非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两大类。其中,聚类分析是非监督学习的重要方法,潜在类别聚类分析(latent class cluster analysis,LCCA)可作为非监督学习方法,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LCCA假定异质性群体由多个总体混合而成,即存在一个潜

内容提要:机器学习按照训练数据是否有标记信息,可将学习任务分为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和非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两大类。其中,聚类分析是非监督学习的重要方法,潜在类别聚类分析(latent class cluster analysis,LCCA)可作为非监督学习方法,用于高危人群的筛选。LCCA假定异质性群体由多个总体混合而成,即存在一个潜在的分类变量,借助拟合优度评价指标确定最优模型,最后通过估计和比较后验概率进行分类,实现变量水平上的“降维”和个体水平上的“聚类”。LCCA所提取的潜在类别既能反映不同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也能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别人群分布特征。LCCA分析步骤以出生缺陷为例,依据可能的可观察的非检测影响因素,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而对高危人群做进一步的检测,既可以提高筛查效率,又能降低筛查成本。采用LCCA方法,研究出生缺陷危险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其分布特点,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从出生缺陷调查问卷中提取出生缺陷相关指示变量:母亲生育年龄、遗传因素、母亲既往病史、母亲饮食与叶酸食用情况、母亲孕期患病情况、

作者:曹红艳/张岩波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7-05-17 184****9840

    看过了,谢谢分享。

    0

  2. 2017-05-14 184****9840

    数理统计还有这个功能啊。

    0

  3. 2017-05-06 hanchunhee

    学习了,非常有用。

    0

相关资讯

四医大大动脉炎人工血管架桥获成功

  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与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联手,成功地为一名高危性大动脉炎合并先天性血管畸形患者实施了左侧髂外动脉-左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经文献检索,该术式为全国首例。   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手术复杂,在世界范围罕有成功报道。患者赵某,一年多来头晕乏力,尤其近3个月视物不清、反复晕厥,来到西京医院就诊时只能平卧、无法站立。检查发现患者主动脉弓、头臂动脉、双侧颈

ECO 2014:BMI联合腰围-身高比更能识别心血管高危肥胖人群

2014年欧洲肥胖大会(ECO2014)上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体质指数(BMI)结合腰围-身高比(WHtR)识别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高的超重和肥胖者优于单个指标。(2014 European Congress on Obesity. Abstract 696) 研究者、爱尔兰Cork大学学院Seán Millar博士表示,肥胖而“代谢健康”的观点在人群水平上尚存争议,他认为没有一种

中国五大高危临床科室一览

被砍的耳鼻喉科医生多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数据,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受伤35人,其中发生在耳鼻喉科的就有3起,死伤7人,使得该科成为不折不扣的“高危科室”。 为什么耳鼻喉科会成为高危科室? “在国外,耳鼻喉科的重要性可以排在所有科室里面的前三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慧军接受相关采访时表示。 而在我国,一些医院将耳鼻喉科作为小科室管理。无论是

J Clin Endocrinol Metab:高危人群库欣氏综合征筛查模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背景:库欣综合征(CS)是具有挑战性的诊断。随着特定人群CS发病率的增加,但是对CS的常规筛查仍具有种种问题。为了减少延迟诊断和改善疾病预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新的简单的CS筛查方法是必要的。目的:基于临床症状和生化结果,开发和验证一个简单的评分系统,预测CS。方法:观察性、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纳入了35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深夜唾液皮质醇(LNSC)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以诊断或排除

Lancet Oncol:Ibrutinib治疗超高危CLL,风险获益良好

最近,发表于《Lancet Oncology》上的一项2期RESONATE-17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口服ibrutinib可作为伴del17p的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Susan O’Brien博士及其同事说,综合其它新型治疗方案的数据来看,通过改变治疗方案选择及其顺序,ibrutinib可能有助于重新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CLL的作用及时间。这些数据标志着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