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Rev Micro:赵立平发表综述解读肠道菌群的致病作用

2013-08-08 koo bio360

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并通过多年研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日前,赵立平教授受邀在Nature Review of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论述了肠道菌群作为致病因素在肥胖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策略。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

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技术和统计计算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并通过多年研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日前,赵立平教授受邀在Nature Review of Microbiology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论述了肠道菌群作为致病因素在肥胖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的策略。【原文下载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的基因组成与疾病易感性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上。但是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影响我们生老病死的不仅有人的基因,还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的基因。

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编码大约2.5万个基因;另一个则是出生以后才进入人体、特别是肠道内的多达1000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其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个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因此,在研究基因与人体健康关系时,一定不能忽略共生微生物基因的研究。

在这篇述评文章中,赵立平教授借用研究传染病致病因素的“科赫法则”作为理论框架,对涉及到菌群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对比、归纳和整理分析,提出了肠道菌群是肥胖病发生必须经过的“哨卡”的观点,特别指出:肠道菌群中的一些内毒素产生菌是肥胖的致病菌,而肥胖可以被看作是这类肠道细菌引起的疾病。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这个观点,他提出了通过:

1)全微生物组关联分析寻找关键细菌种类;

2)分离出这些功能菌,在无菌动物模型中复制疾病以及,

3)阐明从肥胖致病菌到疾病各种症状的出现之间的分子机制。
这样三者合一,探究肠道细菌在肥胖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策略。

这种策略也可以应用于肠道菌群与其它慢性病的关系研究,这对于深入认识人体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文下载】Liping Zhao. The gut microbiota and obesity: from correlation to causality.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05 August 2013; doi:10.1038/nrmicro3089

作者:ko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4-02-18 xjy02
  2. 2014-03-24 aact

    启发思路,受教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Nature:组织因子和PAR1促进肠道菌群诱导的血管重塑

瑞典哥德堡大学Sahlgrenska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细菌影响血管形成的一种以前未知的机制。相关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结果可能为未来肠道疾病和肥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我们的肠道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倍以上。然而,我们很少知道肠道菌群的功能以及这些菌群对我们生理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以前未知的机制 在小鼠动物模型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肠道生理和血管重塑的以

李兰娟院士:肠道菌群在肝病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10月26日,在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会议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发表主题报告,指出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肝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双歧杆菌等被认为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在肝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紊乱现象。针对肝病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调节肠道菌群有可能延缓肝病的进展。   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一道天然屏障,许多证据表明,肠道细菌过度增长、肠道通透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