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马尔尼菲踝节菌-病例报道

2017-12-28 xing.T MedSci原创

马尔尼菲踝节菌是一种二相性真菌,在华南、东南亚和印度东北部等地区流行,引起居住在这些地区的HIV感染者发生感染。马尔尼菲踝节菌感染的发生率随着与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使用增加而有所降低。然而,现在马尔尼菲踝节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其它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越来越高,比如那些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

患者为一名29岁的男性,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伴体重减轻2个月以及已经其脸上、颈部、躯干、手臂和大腿出现皮损2周而到门诊就诊。

体格检查发现广泛的脐丘疹(如图A所示)。活检标本显示组织细胞中可见大量的圆形丘疹性结构(如图B所示,乌洛托品银染色;箭头所指为一个典型的真菌结构)。组织培养出马尔尼菲踝节菌(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血清学检测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CD4细胞计数为每立方毫米25个细胞。



马尔尼菲踝节菌是一种二相性真菌,在华南、东南亚和印度东北部等地区流行,引起居住在这些地区的HIV感染者发生感染。马尔尼菲踝节菌感染的发生率随着与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使用增加而有所降低。然而,现在马尔尼菲踝节菌感染的发病率在其它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越来越高,比如那些接受过器官移植的患者。

该患者开始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2周后开始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四个月后,皮肤丘疹明显减少,残留有浅表性萎缩性瘢痕(如图C所示)。

原始出处:

Zixiang Si,et al. Talaromyces marneffei Infection. N Engl J Med 2017;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icm1704164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7-12-31 1dd8c52fm63(暂无匿称)

    学习学习.了解了解

    0

  2. 2017-12-28 herizon

    热带.亚热带的艾滋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感染.

    0

  3. 2017-12-28 137****9095

    henhao

    0

  4. 2017-12-28 龙胆草

    学习谢谢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