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升高可怕吗?这是一个问题!

2018-12-26 余祖江 好大夫在线

经常在临床上坐诊,患者对甲胎蛋白特别恐惧,特别担心癌症发生。一旦升高一点,经常上网查,夜不能寐,真的是这样吗?这里我就甲胎蛋白的基本情况与各位患友说明一下。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体内含量较少,不同检测厂家,参考值差异较大。这种蛋白主要来自正在发育肝细胞或肿瘤原始细胞。也可见于孕妇,胎儿出生后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甲胎蛋白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在胎儿13周后逐渐升高,也是胎儿


作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余祖江

经常在临床上坐诊,患者对甲胎蛋白特别恐惧,特别担心癌症发生。一旦升高一点,经常上网查,夜不能寐,真的是这样吗?这里我就甲胎蛋白的基本情况与各位患友说明一下。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体内含量较少,不同检测厂家,参考值差异较大。这种蛋白主要来自正在发育肝细胞或肿瘤原始细胞。也可见于孕妇,胎儿出生后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甲胎蛋白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在胎儿13周后逐渐升高,也是胎儿肝脏逐渐发育重要标记。在妊娠30周以后维持高峰,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

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另外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但这些情况相对少见;尤其中国乙肝孕妇怀孕后,尽量避免羊水穿刺,以减少宫内感染的几率,大多数通过彩超可以发现。因此必须与临床经验结合,以免出现假阳性。

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这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伟大创举),在生殖细胞肿瘤出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也就是说肝细胞重新在一定条件去极化,向原始化细胞转化过程(也就是说癌变过程),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细胞越原始化,它的水平就越高,因此在晚期肝癌中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只要细胞具有原始化,再生化都有产生AFP的可能。因此AFP是细胞原始再生化的一种标记,而肝癌只不过是细胞原始化一种特殊情况。出现细胞原始化再生化在人体中现象很多,包括肝硬化后肝细胞再生,细胞损伤后细胞再生,胎儿的肝脏发育等等,都是肝细胞从原始化逐渐发育为成熟肝细胞的过程,都会伴随不同程度AFP升高。其分子机制在前者是基因诱导的有序驱动基因有序表达,而后者(HCC)是基因的无序或者停滞表达。因此过去一直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后来大量临床发现,部分肝硬化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AFP的无序表达,阴性),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umol。

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孕妇在分娩1年后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恢复正常。双胎孕期甲胎蛋白值比单胎高一些,所测350ng/ml在正常范围,高于正常值三倍以上才有临床意义。单胎妊娠有参考值:孕21周均值82.3,双胎应大于493以上才有意义。

临床检测意义

1、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结合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发现明确占位者,可以明确诊断。当然AFP阴性,如果影像学检测有明确占位,需要结合其他检测,如PIVKA-II等。

2、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同时PIVKA-II检测一般都为阴性,有利于鉴别诊断;或者结合甲胎蛋白异质体也可以鉴别诊断。

3、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500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4、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如果治疗后出现AFP下降,也是良好预后的一个标记。

建议

1、如果有肝炎病史或者HCC家族史,建议定期复查AFP,一年3-4次。

2、如果有肝硬化伴肝功(ALT,AST)正常,发现AFP升高,更应该密切随访,同时联合肝脏影像学检测;如果肝脏影像学无提示,及时复查生殖系影像学检测。

3、如果ALT较高伴随AFP升高,大多是肝细胞良好再生标记或者是预后较好的一种标记,只需要定期观察即可;

4、怀孕的病友,如果出现AFP升高,注意定期做好围保工作,及时与妇产科沟通即可。

作者:余祖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GH:肝癌标志物进展——α-AFP

  《临床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4月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血清α-甲胎蛋白(AFP)水平随时间改变与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之间存在关联(doi:10.1016/j.cgh.2012.11.029)。   主要研究者、密歇根大学的Elliot Lee博士指出:“假如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证实,那么我们的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针对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风险评估工具。”   在这项被称

BMC Cancer:AFP可作为肝癌放疗后预测指标

研究者进行了一向研究,评估小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后,甲胎蛋白(AFP)作为预后指标的意义。该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65名原发或复发HCC患者,均进行了SBRT,经筛查后选择了77名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1)SBRT术前AFP > 20 ng/mL ;2)SBRT术后三个月内复查AFP。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使潜在混杂因素最小化。正常AFP值定义为其含量 ≤

Aliment Pharmacol Ther:常规监测的CHB患者HCC检测失败的预测因素

CHB患者每6个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AFP检测,HCC检测失败率不高(0.8%/人;0.1%/测试)。然而,在患有晚期肝纤维化(临床肝硬化或LS值>11.7 kPa)、高AFP水平或糖尿病的患者中,应格外注意这些CHB患者的肝癌检测。

J Gastroenterol:DAA治疗导致HCV清除后,患者肝纤维化和血清APF水平得到改善

DCV-TRIO治疗日本HCV基因1型患者,可获得较高的SVR、患者肝纤维化得到改善,血清APF水平下降

肝癌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细节必须注意!

导读:肝癌,一个十分可怕的诊断,听着似乎和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在乙肝发病率高的人口背景下,肝癌离我们并不遥远。

Hepatol Res:在日本丙肝病毒基因2型感染患者中,SOF + RBV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

在日本丙肝病毒基因2型感染患者中,SOF + RBV治疗是非常有效和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