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s Care Med:脓毒症幸存者再住院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2020-02-03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败血症幸存者再住院事件很常见,五分之一的再住院事件发生败血症入院后的30天内。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特征和脓毒症特异性特征是再住院的危险因素。

脓毒症幸存者再次住院和长期死亡的风险更高。近日,危重病医学领域权威杂志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了成年败血症幸存者再次住院的发生率、诊断和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人员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和EMBASE(OVID接口,1992年-2019年10月)数据库中检索了非随机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检索策略使用败血症和住院再入院等术语,仅限于人类试验和英语。两位作者独立选择研究,并使用预定义的标准和数据提取表提取了研究数据。

文献检索确定了12544条记录。在符合纳入标准的56项研究(36篇完整摘要和20篇会议摘要)中,所有研究均为非随机研究。研究最常见报道为30天的再住院率(平均为21.4%,95%置信区间[CI]为17.6–25.4%; N=36项研究,6729617例患者)。平均(95%CI)的再入院率从7天的9.3%(8.3-10.3%)增加到第365天的39.0%(22.0-59.4%)。感染是最常见的再住院诊断。败血症幸存者再次住院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一般特征,例如年龄、男性、合并症、非择期住院、脓毒症住院前的住院治疗以及败血症的特征(如感染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医院特征得出了不一致的关联。总体而言,再入院率的确定性中等,而危险因素的确定性较低。

由此可见,脓毒症幸存者再住院事件很常见,五分之一的再住院事件发生败血症入院后的30天内。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特征和脓毒症特异性特征是再住院的危险因素。

原始出处:

Manu Shankar-Har.et al.Rate and risk factors for rehospitalisation in sepsis survivo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20.https://www.esicm.org/icm-search/?id=doi:10.1007/s00134-019-05908-3#article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rit Care:发病前β受体阻滞剂暴露与脓毒症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由此可见,该系统评价表明败血症发病前的β受体阻滞剂暴露与死亡率降低有关。没有足够的数据进行真正的荟萃分析,目前尚不清楚死亡率的明显降低是否可归因于过量儿茶酚胺的减少。

Eur Respir J: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与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有关

在危重病患者,特别是脓毒症患者中,较短的PBL-TL与较差的生存率和更严重的ARDS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端粒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危重病患者较差的预后。

Blood:Fc-修饰型抗PF4-NET复合物单克隆抗体KKO明显改善脓毒症预后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特征是炎症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需要改善其治疗方法。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释放由组蛋白和有毒抗菌蛋白组成的胞外中性粒细胞陷阱(NETs)来捕捉病原体,但与此同时也会损伤宿主组织。发病时,患者往往已有很重的NET负荷,导致多器官受损。因此,发病时再予以抑制NET释放的干预措施,在预防NET相关损伤方面可能是无效的。加

Crit Care:预测脓毒症危重患者的临床轨迹

由此可见,该预测模型可估计败血症期间疾病严重程度的每日演变,最终可能支持临床医生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并可用于评估预后生物标志物或在试验过程中对新型败血症疗法进行计算机模拟设计。

Lancet:全球脓毒症负担研究

尽管年龄标准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但脓毒症仍然是威胁全世界健康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负担尤其沉重

Chest:脓毒症初始治疗期间的输液量应该多还是少?

在这项系统综述中,研究人员发现证据数量少和质量非常低,不足以支持对败血症成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量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