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推动养老院医养结合建设 合格率需达95%以上

2018-05-31 佚名 山东健康

到2018年底,山东省养老院管理服务质量类指标(《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基础性指标中)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推动养老院医养结合建设,建立灵活流畅的医养双向转诊机制。

5月30日,《2018年山东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公布。

根据实施方案,到2018年底,我省养老院管理服务质量类指标(《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基础性指标中)合格率要达到95%以上,设施改造和设备添置类指标合格率大幅提高,安全隐患进一步消除,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内部管理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全省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与工作制度初步建成,《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养老机构得到普遍执行,养老机构管理与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从去年开始,我省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省2417家应检查养老机构实现走访全覆盖,对养老机构是否依法取得相应服务资质、是否配备适应服务需要的服务人员、消防安全是否达标等22个大项115个小项开展检查工作。

为巩固2017年全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解决影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

实施方案明确,对2017年基础性指标整治后仍未合格的养老机构,省民政厅将于4月30日前汇总列出问题清单通报各市人民政府;市县民政部门要按照“一地一案”“一院一策”的要求,继续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10月底前确保所有养老机构基础性指标全部合格,排查发现的所有重大安全隐患全部消除。

省民政厅联合公安厅、卫生计生委、质监局、老龄办等部门将于7月份和10月份对各地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情况进行集中督查。

据悉,今年我省将着力补齐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农村敬老院)质量短板,指导各地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对消防安全、建筑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全面进行升级改造,取得相关资质,按照《关于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和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办理注册登记和设立许可问题的通知》要求,抓紧办理法人登记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手续。

按照区域优化、布局合理原则,充分利用乡镇敬老院等现有资源,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敬老院社会化改革,不断提升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各县(市、区)要选择1-2处农村敬老院或养老院,集中收住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高专业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2018年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

在推动养老院医养结合建设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凡是未设立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要就近就便,主动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建立灵活流畅的医养双向转诊机制;各地要积极支持养老机构采取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卫生所(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等形式,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年内8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床位占新增床位的50%,失能老年人入住率力争达到50%。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政府报告14处提及“养老” 医养结合难点如何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罗卫红呼吁,面对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期盼,应加强对医疗养老结合机构的支持和监管。

建立全科医生职后教育基地 实现老有所“医”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领导人再次强调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即将面临严峻挑战。那么,我国的老龄化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呢?据老龄委发布的最新资料显示,到2017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2.4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3%。仅2017年,新增加的老年人口就超过1000万。老人增加势必导致更多社会需求,首当其冲的就是全科医生和康复养老机构。

“穷地方”做医养结合 大同口泉社区来打样

自口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后,宋熙福团队扎根在口泉,为社区百姓提供就近的就医、养老服务。

山东医养结合出新规 医疗养老“跨界”无障碍

山东发文扫除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政策障碍,率先全国实现了医疗、养老“跨界”无障碍。

国家卫健委:未来老人照护的主体应是社区和家庭

从我们国家的国情来看,机构护理不是我们的主要方向,将来老人照护的主体和主要模式应该是社区和家庭。

医养结合:把诊间“搬”到养老院

近年来,日益红火的医养结合,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被寄予厚望。各地纷纷尝试各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有的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还有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或通过推行家庭医生模式,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等,根据各自特点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