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Neurol:1993 - 2023年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4-05-19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发展趋势和知识领域。

背景:脑梗又称缺血性中风,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相关。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129/10万上升到2019年的145/10万,2019年的患病率为1256 /10万。脑卒中1年复发率为17%。血管再通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被认为是脑梗死的早期有效治疗方法。然而,治疗时间窗较短,且血管内介入对医生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手术经验,限制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

中医通过综合特异性干预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供了一种补充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在不同阶段具有协同效应,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有望治疗中风。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发展趋势和知识领域。

方法:检索1993年至2023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馆藏数据库中与针灸治疗脑梗死相关的出版物。然后使用VOSviewerCiteSpace、GraphPad Prism和Scimago Graphica构建领域知识图谱。

结果:多年来累计发表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其中中国是产量最高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表现出了重要的密切合作。机构合作主要是在中国中医药专业大学之间进行的。Tao Jing是最多产的作者,在《Strok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最多,其中《Acupuncture Electro Therapeutics Research》是最重要的期刊。Zhang SH是被引次数最多的作者,Si QM是该领域的杰出作者。

脑梗死后的康复治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神经再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Long EZ于1989年发表在《Stroke》杂志上的论文意义重大。著名的论文有Donnan et al和Wu et al,涵盖了“基于人群的研究”、“百会穴”、“记忆缺陷”、“神经营养因子”和“随机试验”等主题。

结论:对针刺治疗脑梗死的文献计量分析提供了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洞察,勾勒出针刺治疗脑梗死领域的国家、作者、机构、被引作者、关键词、被引参考文献的知识图谱,对快速准确定位该领域关键信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始出处:

Zhao Y, Huang L, Li W, Cai L.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1993 to 2023. Front Neurol. 2024;15:1386164. Published 2024 May 2. doi:10.3389/fneur.2024.1386164

作者:紫菀款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World J Psychiatry:针刺背俞穴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失眠

假设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治疗失眠的潜在靶点,以此探讨针刺背俞穴治疗失眠症的分子机制。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总结

颈椎病的临床特征因类型不同而表现迥异,但王老认为,不论是何种类型,其病位均在颈项,因而针灸选穴时应首重颈夹脊穴。至于选何夹脊穴,应根据X线等检查结果,以选取相应的椎节。

Front Psychiatry: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一个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方案

通过荟萃分析来评价穴位埋线疗法(ACE)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灸调节肠道菌群治疗 5 大系统疾病

针灸对机体的调节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而肠道菌群正是其调节机体多系统功能的中间环节之一,也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媒介之一。

Front Neurol:2010-2023年全球针刺镇痛临床研究趋势—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总结针灸镇痛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

Pain Ther:紧张性头痛管理,补充替代医学的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

通过网络荟萃分析考察了六种补充替代医学(CAM)干预措施,以确定有效的紧张性头痛(TTH)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