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乳腺癌术后近距离放疗受质疑

2012-05-04 卢秀玲 Eurekalert

       据5月2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罹患浸润性乳腺癌并接受了肿块切除术的老年妇女中,与全乳房照射相比,近距离放射治疗与乳房长期保全可能性下降及并发症可能性的增加有关,但在总体存活率上则没有差别。(JAMA. 2012;307(17):1827-1837)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

       据5月2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罹患浸润性乳腺癌并接受了肿块切除术的老年妇女中,与全乳房照射相比,近距离放射治疗与乳房长期保全可能性下降及并发症可能性的增加有关,但在总体存活率上则没有差别。(JAMA. 2012;307(17):1827-1837)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近距离放射疗法是一种用一个植入性放射源来进行放疗的手段,而且它已经被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近些年中,在对早期乳腺癌进行肿块切除术后施行乳腺近距离放疗已经有了大幅的增加,尽管缺乏将其与标准化全乳房照射(WBI)进行功效比较的随机化的试验数据。”

       休斯敦市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Grace L. Smith, M.D., Ph.D., M.P.H.及其同事们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比较乳腺近距离放疗 vs. WBI以及在被诊断患有浸润性乳腺癌的投保医疗保险的老年病人中乳房长期保全的可能性、并发症及存活率。这一回顾性的基于人口的研究包括了9,2735名年龄在67岁或以上的罹患浸润乳腺癌的妇女,她们是在2003至2007年间被诊断并一直随访至2008年。在肿块切除后,6952名患者接受了近距离放疗vs. 8,5783名患者接受了WBI。

       研究人员发现,乳腺近距离放疗与随后的乳房切除术的较高风险有关,其5年累计发生率为3.95% vs. WBI患者的2.18%。乳房近距离放疗还与较高的感染风险及非感染性术后综合症有关;到术后1年时,接受近距离放疗的1126名患者(16.20%)经历过皮肤或软组织感染,而接受WBI的患者中出现这种情况的有8860人(10.33%)。 “类似地,到术后1年的时候,1132名接受近距离放疗的人(16.25%)经历了非感染性的术后并发症,而在接受WBI治疗的人中,这一数字为7721人(9.00%)。”

       近距离放疗一般会与较高的放疗后并发症风险有关。文章的作者写道:“具体地说,5年累计性乳房疼痛的发生率在接受近距离放疗的患者中为14.55% vs. 接受WBI治疗患者的11.92%;脂肪坏死发生率为8.26% vs. 4.05%;肋骨骨折发生率为4.53% vs. 3.62%。”

       文章的作者得出结论:“鉴于乳腺癌的高发病率以及近来乳腺近距离放疗应用的快速增加,这些研究发现的潜在公共卫生意义是相当大的。尽管这些结果有待在前瞻性的环境中进行验证,但它们也提示在研究的环境之外人们应谨慎对待乳房近距离放疗的广泛使用。 

作者:卢秀玲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2-11-30 saikp
  2. 2012-06-02 nasir

    Great article but it didn't have everything-I didn't find the kitcehn sink!

    0

相关资讯

NICE指南草案不推荐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

       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日前表示,将不会建议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性转移性乳腺癌。在4月18日发布的新指南草案中,NICE指出,支持这种联合治疗的证据不足。目前已有2种含贝伐珠单抗的方案被欧盟批准作为进展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本次被NICE否定的方案是其中之一。        

2012 NCCN年会:NCCN肿瘤指南更新要点汇总

       肺癌指南 更新多        今年非小细胞肺癌指南更新颇多,包括对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新药Crizotinib的推荐以及修订腺癌分期等。        分期推荐:EUS/EBUS及原位腺癌       &nb

管腔样细胞也能形成较大肿瘤

近期来自哥本哈根大学(CU)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一个国际研究研究小组在乳腺癌研究中发现无干细胞特性的管腔样(Luminal-like)细胞也能形成较大的肿瘤,这一研究发现向当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理念:只有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基底样(basal-like)细胞才能形成侵袭性肿瘤提出了挑战。这一研究发现或有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未来的个体化癌症用药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

Breast Cancer Res:蛋白Perp与细胞桥粒或成抑制乳腺癌新靶标

乳腺癌治疗的早期发现和进步能提高患者生存的机会,但是对抗这种疾病的新的治疗途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发表在BioMed Central的Breast Cancer Research的杂志上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蛋白PERP与细胞桥粒能抑制乳腺癌,这为今后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的靶标。桥粒是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黏着连接结构。 桥粒连接相邻细胞,这一微小蛋白质的集合调控身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机械强度

PLoS ONE:血管紧张素II(AngII)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其癌细胞转移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研究正在进一步阐明癌症转移的限速步骤,比如循环肿瘤细胞的外渗及侵袭。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主要的血管活性肽,它局部产生并释放到血液。近日,法国巴黎科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着手完成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他们发现血管紧张素II能够促进癌细胞迁移。 在该研究中,他们使用了一个癌症转移的体内模型。为了研究癌细

乳腺癌患者白细胞来源微泡比例与肿瘤大小有关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白细胞来源微泡(leukocyte-derived microparticles,LMPs)比例与肿瘤大小有关,而CD44+LMPs比例与Her-2水平密切相关,该指标可用来评估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情况。该研究发表于2012年第3期《肿瘤》。   该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患者LMPs的特